期刊概览︱《翻译界》第十三辑目录摘要
《翻译界》第十三辑
主编:马会娟
在线投稿:http://fyij.cbpt.cnki.net/
本期目录
本期摘要
翻译认知研究的未来展望
里卡多·穆尼兹·马丁 (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
关键词:认知翻译;翻译认知研究;翻译过程研究
摘要:翻译认知研究(Cognitive Translation & Interpreting Studies)是翻译学的 重要组成部分,也可视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在其近60 年的发展历 程中,该领域在参考框架和数据收集工具等方面发生了很多变化,但它 所基于的认知心理哲学取向却没有什么变化,依旧是信息加工范式。如 果不更新我们的认知观,翻译认知研究可能无法再取得任何实质进展, 还会加剧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脱节。关于人类认知,翻译认知研究领域 目前有两种对立的认知观:一种是源自第一次认知革命的信息加工范式(或称为计算翻译范式,computational translatology),另一种是源自第二 次认知革命的认知翻译范式(cognitive translatology)。这两种研究范式均 关注神经科学的进步,都将时间视为一个有效的参数,在其多方法研究 设计中都能做到量化与质化结合。这两种研究范式既有许多共同的研究 基础,又存在竞争关系,对一些现象有着不同的研究发现和解释。
国家翻译规划:概念界定与体系探究
高玉霞 任东升 中国海洋大学
关键词:国家翻译实践;国家翻译规划;国家话语能力;概念;体系
摘要:国家翻译实践是对外话语体系构建的重要环节,国家翻译实践的有效实 施有赖于科学有效的翻译规划。作为特殊的语言功能规划,国家翻译规 划是国家翻译政策制定、调整和实施的系统工程,直接关乎国家语言能 力,特别是国家话语能力的提升。本文总览已有相关研究,结合语言规 划相关理论,对翻译规划的内涵和性质加以界定,并探究翻译规划系统 的结构关系及类型划分。在此基础上,立足国家翻译实践相关研究,探 讨国家翻译规划的内涵和体系。
社会、读者、文本
——中国网络翻译小说目标语接受系统分析
张雅雯 吕世生 南开大学
关键词:网络小说;翻译;目标读者;中国文化“走出去”
摘 要:中国网络翻译小说走向世界短短七年间吸引全球数以千万计的读者,这一现象引发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目标文化接受问题的诸多思考。中国网络翻译小说接受成功归因于目标语社会文化语境、目标读者、翻译文本各维度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本文尝试从这三个维度入手系统分析其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提出中国文化“走出去”需以系统视角关注目标读者及其所处社会文化语境,文本选择与翻译策略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读者群体的阅读期待,避免“以我为主”的单向灌输,在满足目标读者期待的基础上逐步激发其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评价理论视阈下吴经熊英译纳兰词的情感意义传递
赵海莹 北京外国语大学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关键词:情感资源;判断资源;鉴赏资源;情感传译
摘要:纳兰性德是清朝满族著名的词作家,被誉为英语世界最受欢迎和重视的 十大词人之一,其词作以“情真”著称。本文以吴经熊11 首纳兰词的英 译本为研究对象,以评价理论为框架,将纳兰词原作和吴经熊英译本的 词汇、小句中所包含的评价资源进行数据统计,进而通过定性分析和定 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探究吴经熊纳兰词英译本中相关字、词、句情感 表达的特征和翻译效果。研究发现,吴经熊的英译本保持了原作的美学 特质,同时增加了直接奔迸的情感表达资源,使译入语读者更容易被译 作的文学美所吸引并产生情感共鸣;吴经熊变通处理原作中的情感资源, 保证了译作语言表达的美学意蕴及原作的情感传真。吴经熊的英译本为 民族典籍外译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借鉴。
中华学术外译翻译语言选择研究
布占廷 吴亚静 青岛大学
关键词: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语言选择
摘 要:语言选择是事关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翻译及传播成败的关 键因素。2010—2019 年,国家社科基金关于外译项目共立项1,026 项, 涵盖21 种语言,呈现出三个阶段、四个板块的特点,其成因主要有国 家发展战略、外译项目政策和申请者主体选择等。同时,立项文版分布 极不均衡,西班牙文等立项数量偏少,而意大利文、葡萄牙文等世界上 的重要语言至今尚未立项,究其原因主要有高端学术外译人才匮乏、外 语专业布局不够合理、传统培养模式偏颇等。本文提出应该科学规划外 译文版,提升外译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创新培养机制,采用多元翻译模 式;优化文版布局,完善翻译人才培养体系,从而更好实现外译项目 宗旨。
自是译界第一流
——由林纾“二三流”选材说起,兼论其对中国文化 走出去的启示
齐金鑫 中山大学
李德超 香港理工大学
关键词:林纾;翻译;二三流;动态性;中国文化“走出去”
摘要::林纾的翻译在清末民初大受欢迎,但后期却受到广泛批评。很多学者认 为其选材皆是“二三流作品”,原作者大多数属于“二三流小说家”,学 界评论与林译本的接受形成强烈反差。本文认为后期学者对林纾选材的 批评主要是出于政治等因素的考量,而林纾的翻译策略是适应时代的产 物,对原文文本地位的评判应考虑历时性与动态性因素;原语文化中占 据次要地位的文学作品经由翻译进入译入语文化系统,其地位会发生变 化甚至提升;脱离了具体语境的“一流”与“二三流”之争无助于了解 历史真相;对于林纾选材以及译本的评价应该结合具体历史语境给予合 理的评判。文章最后探讨了林纾翻译方式和选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 提供的借鉴。
国际法庭口译研究述评
(1995—2019年)
朱 珠 张 威 北京外国语大学
关键词:法庭口译研究;法庭口译员角色;口译策略
摘 要:国际法庭口译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当前国际上的法庭口译研究主题以译员角色、口译策略为主,另外还涉及 法庭口译教学、法庭口译史以及法庭口译职业化等话题,在研究方法上 较为多元化,注重一手资料的收集和使用。相较而言,中国的法庭口译 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主题零散、研究方法单一,研究内容难以深 入。本文对1995—2019 年所发表的具有代表性的国际法庭口译研究进 行了梳理,并在国际法庭口译研究所取得的经验和问题的基础上,探寻 未来中国法庭口译研究的发展方向,以促进中国法庭口译研究的进一步 发展
口译过程的“数据—信息—知识”模型
——知识管理学视阈下的释意派“三角模型”再阐释
余 怿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关键词:释意派“三角模型”;口译过程;知识管理学;知识传递
摘要:释意理论的口译过程“三角模型”,及其提出的“意义”及“脱离语言外 壳”的概念对口译研究影响深远,但也饱受质疑。本文回顾释意派相关 理论及缺陷,从知识管理学的视角对口译过程进行阐释,重新定义“意 义”并解析“脱离语言外壳”,描述口译过程中数据、信息和知识的转 化与传递,旨在为释意理论的阐释及口译过程研究提出一个新的跨学科 视角。
清代中前期翻译政策研究
——咸安宫官学的翻译教育及其办学效果
宋以丰 湖南理工学院
关键词:旗学;咸安宫官学;翻译教育;翻译科考;办学效果
摘要:清代旗学之兴乃“国语骑射”政策之产物,目的在于培养八旗子弟,塑 造积极进取之士人精神,培养忠君爱国之意识,以及强化皇权思想之认 同。旗学教育的重点在于清语、骑射等涉及“清朝根本”之科目,但在 不少旗学中,翻译课业与考课也是重要内容。为此,旗学中不仅常设翻 译教习,而且对翻译教习与翻译肄学生也有规范、严格的考核与奖惩办 法。作为清代旗学教育与翻译人才培养的代表,咸安宫官学办学目标明 确,办学模式合理,其办学效果虽然受制于招生制度、教习延聘、学生 入仕等因素,但仍为清代的民族交往与国家治理培养了众多名儒重臣和 翻译人才,有力地践行并推动了旗人的翻译教育。
话语分析视角下的译学研究新路径
——评《口笔译的话语分析研究新进展》
步 婧 湖北大学
关键词:话语分析;描述性翻译研究;研究路径
摘要:《口笔译的话语分析研究新进展》一书是话语分析视角下翻译研究的最新 成果之一。该书以话语分析的研究框架为指导,考察了对外传播话语翻 译的社会文化属性及译者的角色定位,展示了话语分析与翻译研究跨学 科互动的广阔空间,深度探索了描述性翻译研究的实证新路径。同时, 该书也为全球化语境下对外传播翻译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翻译与国际传播”工作中的挑战与对策
——弗格森先生和施晓菁女士访谈录
姚 斌(访谈) 郭楚桦 匡博怡(整理、翻译)
北京外国语大学
关键词:翻译;国际传播;中国故事;人才培养
摘要:新时代对翻译与国际传播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翻译与国际传播能力关 系到我们能否讲好中国故事,能否塑造中国可信、可爱、可敬的国际形象。本文是就当前翻译与国际传播工作中的挑战及其对策问题对中国外文局高级 译审弗格森(David Ferguson)先生和美国明德大学蒙特雷国际研究院翻译与 语言学院的施晓菁女士所进行的访谈实录,内容涵盖国际传播策略、翻译工 作者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翻译的原则和策略,以及中译外人才培养等方面。
★
推荐阅读: